本文目录一览:
- 1、元稹《离思五首》原文加赏析
- 2、离思的全诗是什么?
- 3、离思原文及翻译全文
- 4、《离思五首·其四》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 5、元稹离思五首原文加赏析
- 6、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什么时候写的,距他妻子去世多久?
元稹《离思五首》原文加赏析
原文: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最后一句描绘了春末时节,江边仅剩两三棵梨树,叶子随风飘落的景象。诗人用“可怜”二字,表达了对春逝的惋惜,也暗示了心上人的离去,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哀婉。
元稹这首诗的二句,也给人以超凡绝尘之感。碧山清泉漫流,万树桃花掩映,已非崔护《题城南庄》“人面桃花”小家碧玉,楼中丽人定是美艳绝伦的仙姝无疑。置景由远及近,敷色自浅人深,焦点渐次凸现,为人物登场设置了悬念及具体环境氛围。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
这首诗的赏析着重于其比喻手法的运用,如以海、云、花比人,使得情感表达曲折委婉。全诗结构紧凑,意脉连贯,尽管感情波动不大,但通过层层递进的比喻揭示了主题的深度。与辛弃疾《念奴娇》等作品相比,元稹的《离思》情感表达更为细腻,更能触动读者的内心。
离思的全诗是什么?
1、元稹的《离思》全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解释:元稹的《离思》是一首情感深沉的诗。全诗以抒情为主,通过富有象征和隐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爱情的深深怀念和无尽思念。
2、元稹的《离思》全诗如下:《离思》: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离思》: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离思》: 红罗箸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3、元稹的《离思五首》是一组深情表达离愁别绪的诗篇。全诗如下:自爱残妆尚鲜明,难回旧日亦深情。开篇即描述对逝去之情的深沉回忆和现实的无奈分离。元稹通过对女子残妆仍鲜明的描绘,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怀念。寻常相识如今断,都向空门栖习静。
4、离思的全诗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主要描绘了诗人对逝去爱情的深深怀念。首句曾经沧海难为水借沧海之水来表达诗人对过去深厚感情的怀念,暗指眼前的一切都无法和过去的经历相比较。
5、离思的全诗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主要描绘了诗人对逝去爱情的深深怀念。
6、看过了巫山的云其他的云都不能算是云了。也就是说经历过最好的,其他的都暗淡无光了。此句引申自“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出自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离思五首》的其中第四首。《离思》全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离思原文及翻译全文
离思原文及翻译全文:原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译文: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原文:《离思》李商隐〔唐代〕气尽前溪舞,心酸子夜歌。峡云寻不得,沟水欲如何。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无由见颜色,还自托微波。翻译:看罢一阕前溪舞,直让人回肠断气,吟诵一曲子夜歌,心里好不酸苦烦忧。巫山的行云到哪里去寻觅,像沟水般东西分流,也让人无可奈何。
原文如下: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离思五首·其四》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离思五首·其四》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作者因怀念年少时的恋人崔莺莺而作,二是为悼念妻子韦丛而作。
《离思五首·其四》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说法,一是作者因怀念年少时的恋人崔莺莺而作,二是作者为悼念妻子韦丛而作。对于本诗的赏析如下:情感表达:诗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和对逝去美好情感的深深怀念。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年)贬官江陵府士曹参军时。一说作者因怀念年少时的恋人崔莺莺而作此诗。另一说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妻子韦丛而作。
元稹离思五首原文加赏析
今日江头两三树离思,可怜和叶度残春。最后一句描绘了春末时节离思,江边仅剩两三棵梨树,叶子随风飘落离思的景象。诗人用“可怜”二字,表达了对春逝的惋惜,也暗示了心上人的离去,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哀婉。
原文: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难为水”、“不是云”,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离思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
其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其 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其 红罗箸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其 元稹《离思》赏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首诗的赏析着重于其比喻手法的运用,如以海、云、花比人,使得情感表达曲折委婉。全诗结构紧凑,意脉连贯,尽管感情波动不大,但通过层层递进的比喻揭示了主题的深度。与辛弃疾《念奴娇》等作品相比,元稹的《离思》情感表达更为细腻,更能触动读者的内心。
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 可怜和叶度残春。
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什么时候写的,距他妻子去世多久?
1、元稹的《离思》五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韦丛20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7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一组诗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2、确实,他青年时对托名 “崔氏”的情人,曾经 “始乱终弃”,是他爱情生活中的一个过错 (尽管他后来并未忘情 “崔氏”) ; 但他对待妻子韦丛,却是一往情深,生死不渝,这从韦丛死后元稹所写的一系列悼亡之作中可以看出来,本诗就是其一。
3、《离思五首》的创作背景是元稹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 元稹与韦丛两情甚笃,韦丛死后,元稹通过这一组诗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赏析如下:其一:描绘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了韦丛的娇媚风姿,充满了对亡妻的深情回忆。
4、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唐代〕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5、“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作者简介】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