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亿以内数的读法
- 2、四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 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
- 4、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 5、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6、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数的改写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亿以内数的读法
1、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教师出示卡片:数字“5”,把它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同学分别说出它的计数单位。④认识数位分级: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
2、读取亿以内数字的方法:读取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字时,应先读取亿级,然后是万级,最后是个级。即从最高位开始读取。亿级或万级的数字按照个级读取方式,并在后面加上“亿”或“万”。亿级或万级末尾的零不读取,中间的零则需要读取。中间的零无论有几个,只读取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读法是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具体来说,读亿以内的数时,首先要明确数的最高位是什么,然后从最高位开始,按照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来读。在读的过程中,每四位为一个整体来读,如万、亿等,且每四位之间要用逗号隔开,以方便阅读和理解。
4、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例如:563210000、485600000000。这意味着,这些数字在读数时,其末尾的零不会被读出。 每级末尾的0也不读。例如:20005830、60058402300。这里的“级”指的是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等,每级的末尾如果有0,这些0也不会被读出。
5、亿以内数的读法:从左往右,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按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只需在末尾添上“万”字。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中间的零要读,连续几个零只读一个零。亿以内数的写法:① 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万级,再后写个级。② 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在三角形内画高,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外高。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江阴长江大桥图片,引导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发现三角形,激发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感悟特征:学生通过使用小棒和彩色纸条等材料制作三角形,初步形成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学习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通过画三角形巩固知识。
3、师:根据刚才的判断,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和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不一定是三角形。 师:总结三角形的定义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二).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
4、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说教材 九年制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八册的内容包括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及其部分练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角和三角形基本知识之上,为深入学习三角形特性做好知识迁移准备。
6、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通过实验,使用权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四)、教学难点:在三角形内画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
预设:垂直要看两条直线相交是否成直角,而与怎样摆放无关。(3)介绍垂直符号。教师:垂直和平行一样,也可以用符号表示,就是,直线a与直线b互相垂直,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4)感受生活中的垂直现象。
教材分析 《垂直与平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在学生已学习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和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本课是单元的起始,主要解决平行和垂直的概念问题。
引导学生正确表述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介绍用符号表示平行线的方法。出示课件:判断是否成平行关系。
《垂直与平行》是现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一节课,教学内容在教材的64—65页。 教学目标: (1)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垂直与平行》: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角的分类》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平角、周角。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二)》教案【一】 教学目标: 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呈现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 #教案# 导语】《一亿有多大》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大数的认识”后的一节实践与综合应用课。 无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图形的变换》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56页。 〖教材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请大家想像一下两条直线会是怎样的位置关系呢,画在纸上,也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先摆一摆,再画下来。每张纸上只画出一种,画大点让大家都看得见。你能想出几种就摆几种,就画几种。开始!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搜集资源。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角的分类》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平角、周角。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发明了很多种计算工具。我们在二年级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中对计算工具有过简单了解,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谁先来说说我们都了解了哪些计算工具? 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介绍古代计算工具,拓宽视野。
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二)》教案【一】 教学目标: 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呈现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数的改写
教学目标:●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改写整万的数。●掌握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地“略写”非整万的数。●理解、掌握“四舍五入”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改写和省略,难点是亿以内数的省略。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数的改写方法和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本节课有以下两点我较满意:新课导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浙教版数学四下:《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教案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第109页,例例7。 教学目标 1.学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 亿 或 万 作单位的数,还能根据需要求它的近似数。
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数就大;(2)如果位数相同,那么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数的改写:(1)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把万位后面的四个0去掉,并写上“万”字。
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教材提供3个数据,第一个呈现改写结果,其余2个让学生独立完成,熟悉改写的方法。非整亿的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再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大数说课稿1 说教材 教学内容:我选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地位与作用: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读写认,而本单元则是在以前学习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的读写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